家族与家族之间的竞争,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人才的较量。
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,往往能够成为一个家族崛起的关键因素,带领家族从落魄走向辉煌。
相反,一个败家子弟则可能将一个原本兴盛的家族拖入衰落的深渊。
这里所说的人才,并非局限于家族内部的成员,也包括家族培养的人才。
人们常说“富不过三代”,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,父辈都把家族发展得这么好。
我为什么还要去奋斗,为什么还要和那些刚刚从农村走出来的泥腿子一样拼命。
就像何向东和朱长治这样的第二代,他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挑选出第三代的接班人,这对于家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。
从他们本家子弟的情况来看,虽然第三代中也有一些表现优秀的人,但要想守住家族现有的产业都已经颇为困难,更遑论进一步做大做强、再创辉煌了。
因此,京都的四大家族如今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寻找优秀的苗子,希望能够为家族注入新的活力和潜力。
一旦发现一个有潜力的好苗子,四大家族之间必然会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和拉拢之战。
这样的人才对于任何一个家族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,如果这个苗子最终选择加入其中某一家族,那么他必然会成为其他三个家族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遭到他们的打压和排挤。
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,不同的人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和结局。
有些人能够化压力为动力,勇往直前,如同英勇的战士一般,一路过关斩将,带领家族迈向崭新的辉煌。
然而,也有一些人在面对来自多个家族的重压时,会不堪重负,遭受挫折后一蹶不振。
更有甚者,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身陷囹圄,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。
可以想象,如果没有大家族的悉心培养和资源支持,想要从社会底层一路逆袭崛起,这样的人虽然存在,但绝对是凤毛麟角。
而这些极少数成功突围的人,往往对大家族充满了深深的痛恨。
因为在他们艰难的成长道路上,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遭受过大家族的无情打压。
只有当这些大家族发现无法再继续打压时,才会转而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,哪个时候已经为时晚矣。
今天晚上,朱长治可谓是开怀畅饮、酒杯不停,尽管如此,他的头脑却依旧保持着清醒。
在饮酒过程中,朱长治对柳江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他敏锐地察觉到柳江河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其才能值得重用。
这种发现让朱长治心生爱才之意,于是他开始担心柳江河是否会因为过度饮酒而损害身体,这才引起后来的这番谈话。
令朱长治始料未及的是,何向东说柳江河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醉酒,反而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他与何向东之间异常亲密的关系。
这一发现让朱长治感到震惊,原本他以为柳江河是何家悉心培养的人才,但现在看来,柳江河似乎成为了各个家族竞相争夺的对象。
既然柳江河尚未决定加入哪个家族,这无疑给了朱家一个机会,朱长治意识到,朱家完全有机会争取到柳江河这样的人才。
不过,他对何向东主动暴露与柳江河的关系一事心存疑虑,不明白何向东此举究竟有何深意。
四大家族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,既有合作,也有竞争,目前尚未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,但家族之间的合纵连横却是家常便饭。
说到底,这一切都是利益在作祟,家族之间没有永恒的争斗,也没有永恒的合作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
按理来说遇到柳江河这样优秀的人才,那绝对是要绝对保密,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告诉自己,这背后绝对有些自己不知道的事情。
果然,何向东对自己笑了笑,“老朱,你可以试试,这家伙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够拉拢的,我和他认识好几年了,他和正军的关系也很铁,我还明里暗里帮过他几次,但是这家伙还是没有松口”
其实,何向东还有一句话没有说,那就是柳江河不仅不喜欢他们这样的大家族,说不定还对这些大家族深恶痛绝。
以前何向东也不是很明白,直到国庆节的时候,从黄家传来的消息,才让他有这种想法。
朱长治倒吸一口凉气,如果真的是何向东所说的这样,那柳江河这家伙确实是野心不小。
他试着询问说,“那你说他想要走那条最难的路吗?如果是这个样子,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”,对于这样的人大家族的一贯做法就是宁可错杀决不可漏掉。
何向东意味深长地回答说,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只知道打打杀杀,这家伙我暂时还看不清楚他的想法,或许他真的想走哪条路”
“就算他想要走哪条路,我们可能还是多给些善意为好,我也奉劝老朱你一声,可以尝试去拉拢,但是别去打压,要不然和你翻脸的人就不是我,而是另有其人了”何向东还
第890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